第309章 大商非朝廷也(1 / 2)

明皇纪 不语当年 3029 字 2019-11-15

某位已经致仕翰林院的老编修在读了皇帝陛下亲笔所写的《格物致理》后,也对自由落体实验产生了兴趣,并也有些信服,甚至还专门在报纸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结果这样一来也引起一大群不同意这个观点的学子们的反对,两路人便干脆约定在江南新扩建的酒楼楼阁三元翠云楼做起了这个实验。

据东厂的人报道,当时的整个江南城内可谓是万人空巷,无数好事者都去了那里观瞻,连江南制造局局长杜勇烨也亲临了现场,整个场面十分火爆,之青楼花魁出面献唱也不逞多让了。

不过后来,朱厚照却听说输了的是那位老翰林,而赢了的却是一位年纪轻轻的理科生。

而三元翠云楼据说也因此生意更加兴隆,因为好杂学者也总是喜欢去那里辩论,三元翠云楼也很会做生意,趁机推出了好问角,使得许多达官贵人、人骚客在辩论之余还能够享用三元翠云楼的美餐。

……

如今皇帝陛下行事日益独断专行,对于国事政事,旁人甚至是少有敢于议论者,但陛下对于这些杂学之事却是全然不管,因而讨论这类话题的自然也越来越多。

一直居于末流的自然科学开始抬头,而在朝,朱厚照一直以来最为关注的科学技术也开始取得各类新的成。

刘实在颤颤巍巍地朝朱厚照行了一礼:“草民,不是,微臣刘实在见过陛下。”

朱厚照喊了一声平身拿出早已备好的望远镜笑问道:“这是你们做出来的军用望远镜?”

“是的,陛下,臣已经完全掌握了这门技艺,从结构构造,到使用调整,臣摸索了半个多月,总结了一套完整的制作流程,还请陛下过目。”

说着,刘实在把一本大约一尺长半尺宽的大册子递给了朱厚照。

历经长达半年的努力,刘实在确实在皇家工程院的图书室里泡出了许多好点子,也学到了许多他从未了解或者接触过的知识,并从一个普通老工匠成为了翰林院的检讨,这可是陛下破例授予刘实在的官职,也因为此,还曾在朝堂之引起轩然大波,毕竟皇此举可是打破了“非进士不得入翰林”这一惯例。

但是朱厚照对群臣的反对全然不顾,还是命翰林院授予了刘实在检讨的职位,这很快成了天下谈,毕竟大明自开国以来,也从未有过如此之事,皇帝陛下此举,也使得许多本来对科学技术持有怀疑态度之人明白,学好数理化,多做发明多尝试创造,不见得那些老学究,死读程朱理学的学子士子混的差。

且说刘实在所呈递来的册子,这些由他自己写的毛笔字也是字字娟秀,其书法造诣丝毫不亚于某些进士,连其画的流程图也颇得章法,且形象易懂。

“很好,总算是不枉费你自己辛苦这么久,能制造出这更为易用稳固的军用望远镜,你刘实在功不可没!”朱厚照看完了册子之后忍不住的夸赞了两句。

刘实在自知没有皇帝陛下的指导,没有皇家工程院的图书室的资料支持,是再给他十年二十年也断难造出陛下所要求的军用望远镜来。

“陛下,您这话折杀微臣了,微臣可是愧不敢当!”现在刘实在也学会了邹邹的那一套说辞来了。

朱厚照闻言笑着摇了摇头,随后命人将钟离恺唤来。

这钟离恺原是京城的大粮商,北方灾荒之时可没少向朝廷捐款捐粮,他也由此得到了东厂的注意,一般而言,被东厂关注,那可算不得是什么好事,但是钟离恺则恰恰相反,东厂有一次在向皇帝陛下禀告近日来的京城之事时,将钟离恺向朝廷捐款捐粮之事说了出来,朱厚照不知这钟离恺究竟是大奸大恶之辈还是真有心报国之辈,因此他命东厂番子密切注视钟离恺的一举一动。

这个钟离恺平素喜欢结交人雅士,也爱发几句惊世骇俗之言,有一日他在醉酒之后,在《大明日报》提出了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