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轻重工业并举(1 / 2)

明皇纪 不语当年 2758 字 2019-11-15

朱厚照这番大刀阔斧的改革,虽然也引起了江南一些士绅的恐慌,但是实际,他们自认为自己和皇帝陛下之间没有利益冲突,皇帝陛下这样做不过也是为了敛财罢了,他们的这些想法倒是朱厚照所没有料到的。

随着《京师工商管理条例》的施行,朝廷税收顿时出现了暴涨。这种全面性的税收模式一建立,税额自然不是之前所能相的。

特别是商品增值税这个税种,显然北直隶的商人是很难逃税漏税的。一个作坊、工厂生产多少东西出来,是很容易被查出来的。通过原材料可以查,通过运输环节可以查。另外一个是没有交商品增值税的话,显然也无法通过那些收税的关卡。

不过仅仅征收税务显然是不行的,这些商人们也会如后世一般,将被朝廷所征收的税费全部转嫁到消费者身,到时候倒霉的还是许多平民百姓。

所以,在《京师工商管理条例》施行不久,内阁又出台了《京师实业鼓励办法》,号召北直隶民间商人发展实业,《京师实业鼓励办法》的颁布同样引起了民间的热议,而且对此表示赞同的商人,有相当一部分是对《京师工商管理条例》表示反对的那一批商人。

江南士绅和商人又立即丢掉自己曾经贬低和反驳过《京师工商管理条例》的那些话,转而又开始拥护起《京师工商管理条例》来了,他们在《大明日报》明确表示,希望南方之地也能向北直隶一般施行《京师工商管理条例》。

这当然不是南方的这些商人脑袋坏掉了,恰恰相反,他们这样做正是因为《京师实业鼓励办法》的颁布。准确的说,是《京师实业鼓励办法》颁布之后,内阁的一项鼓励政策:从即日起,新办作坊、商铺、工厂、企业等,凡涉及农副产品加工制造、瓷器、纺织、鞋帽、养殖以及《京师实业鼓励办法》所规定的其它实业项目,一律免除三年企业所得税,并且可以获得朝廷的采购和支持。

这条政令的颁布,使得不少北直隶商人和江南商人都心思活络了起来。不过江南商人明白,若想要在江南之地施行《实业鼓励办法》,那么得先拥护《京师工商管理条例》。

然而《京师实业鼓励办法》颁布之后还没完,朱厚照很快又有了新动作,那是成立工业区。首先成立的是京师工业区。

这是华夏历史第一个工业区,皇家工业公司的厂址被朱厚照设置在了京师工业区。

京师工业区远离市区,现在虽然大明还没有什么重污染项目和企业出现,但是朱厚照清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技的发展,大明也很难免去污染的困扰,所以现在大明要做的是未雨绸缪。

不过此时朱厚照还并未想着设立环保部门,现在还不是时候,真要设立了环保部门,只怕朝廷内又要出现不少吃白饭的官员了。

京师工业区面积不小,内部的道路全部都是用水泥铺而成,现在南北直隶两地以及江南与北直隶之间,还有松江与南北直隶之间的官道,全部都是由水泥铺而成的,这使得江南制造局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其在整个大明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杜勇烨抓住机会,向皇帝陛下奏申请设立了隶属于江南制造局的钢铁制造公司,其经营和目的是以钢铁为基础,主打钢铁制造业。同时利用钢铁制造成各种商品,不过这显然也是离不开民资的。大到各种机械,小到绣花针,钢铁产品非常多,什么机械制造,机床设计等,自然是由江南制造局一手承办,但是绣花针谁去造呢?还有那些普通农具什么的,这些交由江南制造局与皇家工业公司去做的话,既浪费财力民力,又有与民争利之嫌,因此江南制造局与皇家工业公司都很明智的选择了将其交由民间商人去做。

除了将钢铁制造交由江南制造局去做之外,北直隶这边的皇家工业公司也将插手钢铁制造行业,这是朱厚照在考虑内部竞争提升工作效率,若不然,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