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主笔唐寅(1 / 2)

明皇纪 不语当年 3044 字 2019-11-15

但是现在则不然了,所谓官越大胆子越小,牟斌现在是这样,他之前虽然权力极大,但是实际官职并不大,现在在江南之地创立了报社之后,牟斌的声望也是如日天,以至于其在官场之也磨砺的有些圆滑了。

等到了一处三进院落,牟斌先来到了朱厚照跟前:“陛下,这里是《大明日报》报社了,因现在招的编纂先生太多,微臣便做主买了一处宅邸专门供给《大明日报》报社使用,这样一来行事倒也方便。”

朱厚照倒是忽略了这个问题,当初他只是给牟斌提了个要办一个报社的旨意,随后只是给了他一份圣旨,也没有告诉牟斌具体应当怎么做,或者做好后该给《大明日报》一个什么样的地位,这也跟他作为皇帝事务繁多有关系。

现在想来,牟斌现在能将自己的一个想法变成现实,且还让还在诸多大事件扮演了重要角色,不得不承认,之前作为镇抚司锦衣卫的牟斌还是有很强的领悟力和执行力的,朱厚照在这一点倒也没有看错人。

不过,现在的确还有诸多问题,如现在的《大明日报》虽然已经是朝廷举足轻重的口舌,但却没有一个明确的行政和职能定位,到现在也只是牟斌这个镇抚司锦衣卫来统率的一个不明确的附属机构,很多时候更像是牟斌的一个私人作坊。

而且即便是这种情况下,《京城快报》,《山0东日报》等追随《大明日报》的报刊也都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了,而且也由于他们的出现,使得大明的官场更为透明了一些,朱厚照的许多旨意和改革之政也得以使得下层百姓所了解,这也减少了许多官员贪污受贿情况的发生,也能更快的推进各项改革政策的推进了。

……

朱厚照抬头看了看,见这宅邸倒也算得是宏伟庄严,一座黑漆大门挂着一块“大明日报”的匾额,匾额下是牟斌自己的题跋,便笑道:“专门拨座府邸给《大明日报》,倒是很好的事,但这匾额的字可不够分量,不过,我说牟斌,你也不知道找个大儒来题个字,用你自己的题跋可掉价了,再怎么说,这《大明日报》也是门面啊。”

朱厚照这句话也算是给《大明日报》定性了,门面这一个词可不是说说算了的,何况皇帝陛下金口玉言,这话说来自然也是有深意的。听朱厚照这么一说,牟斌有些不好意思地笑道:“陛下说的极是,臣本来是想请一幅陛下的御宝的,但又怕有所冒渎。”

朱厚照听了却是无语地瞪了牟斌一眼,他可没什么好的书法造诣,毕竟他可是穿越而来的,毛笔字怎么可能写的好呢,于是朱厚照转身对杨廷和道:“杨阁老,你来题这四个字吧。”

杨廷和是内阁大学士又在坛享有盛名,且最近这段时间又是大红大紫的人物,因而由他来为题匾额倒也合适,牟斌见此也是欣喜不已,忙命人准备房四宝伺候。

于是,众人便走进了所在的宅院,刚来到前院的大影壁前,朱厚照闻到了一丝油墨味,等到由牟斌带着进入一处书房,且等着杨廷和题写“大明日报”四字时,朱厚照还让牟斌汇报大明日报目前的基本情况。

“回禀陛下,现在大明日报主要是分成四个组,一个是采编组,主要是收集各处有用的消息;一个是编组,主要是负责收集各类来递稿并建议审核修改;一个是排版组,负责把要报的各类章和消息排版和配图;然后是校正,修改错误之处,接着是印务,印务印刷好后递给报童或由运送组将报刊送到订阅人手,主要是各级衙门和书院以及各乡绅家。”

牟斌说着又道:“这所有组的编纂先生加起来光在南0京一处是数百人,但每天依旧忙不过来,现在订阅报纸的是越来越多,而且在苏杭淞扬等地也有了分社,规模也更大。”

“现在大明日报主笔是谁?”朱厚照不由得问道。

牟斌忙回道:“唐寅,此人在坛久负盛名,笔和才华自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