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4章 物是人非,浩气长存(2 / 2)

玩宝大师 青木赤火 2145 字 2020-05-19

!想来,应该是比这三页信纸写得早。而前面这三页信纸,估计可能是在封闭秘藏之前不久写成的。

同时,剩下的一摞信纸,并不是什么鉴宝心得秘笈,而是一些古玩珍宝的线索!应该是当年鬼眼门追查了解到的。

一共九页。每一页都是基本写满的,但因为有详有略,所以每页数目不一,最少只有一条线索,最多则有五条线索。

大家将这九页信纸摊开,一起查看分析了一番。

八十多年过去了,这里面记录的内容,当时受条件所限,可能好不容易才得到一点线索;但是现在,却基本已经明晰了,实际上绝大部分都是流失到了海外。

比如就有之前提到的,昭陵六骏中的拳毛騧和飒露紫,现存于美国宾大博物馆。

比如大名鼎鼎的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原是清宫珍藏,后被慈禧移至颐和园,清末却被八国联军的一名英国军官盗走,而现在,存于大英博物馆。

再如,北宋汝窑天青釉碗、龙门石窟北魏石刻《帝后礼佛图》、红山文化高古玉马蹄形器······等等如今也都陈列在外国的博物馆里。

还有一条线索,现在来看有点儿戏剧性。信纸上记录的是1922年被人卖到了倭国,此后一直未能追回。

实际上,截至1937年,确实是没有追回;但是,在倭国战败之后,却又被华夏收回来了,如今藏于台岛的故宫博物院。

这就是苏东坡《寒食帖》。

王羲之的《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而这苏东坡《寒食帖》,则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

当然,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艺术类的东西,肯定会有不同意见,但这三个说法流传度确实也比较广。

这《寒食帖》1922年从华夏流到倭国,是卖出去的,买的人是倭国的一个收藏家。

二战结束之后,民国政府的外交部长交待在倭国的友人查访《寒食帖》,发现之后用重金卖了回来,当年便重新回到了华夏。

大家一条条查看分析,心中多有感慨。时局纷乱,风雨飘摇,虽然还是有这么多文物流失海外,但是鬼眼门能保住秘藏这么一批珍宝,当年是经历了怎样的艰辛啊!

物是人非,浩气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