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拓展阅读:古南岳之争(1 / 2)

重铸南岳 高原风轻 1869 字 2020-05-09

古南岳之争

千古南岳之争

《周礼》云“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白虎通》又说“岳者”“功德也”。

所以,“五岳”都是后代帝王级人物对以往于社稷有功德者的禅封,是远古山神崇拜与帝王巡狩相结合的产物,可以说“无封不成岳”。

湖南衡山与安徽霍山两地争南岳也是围绕其“禅封”的历史而展开的。

湖南衡山封岳的历史清淅可查。据《南岳十八高僧传》载:陈光大初年(公元567年,慧思和尚率徒开始在衡山建阁做为他的、栖息之所。

陈亡以后,驻守金陵的晋王杨广(后为隋炀帝请衡山慧思大师的继承人惠日和尚去金陵说法,自称弟子。

惠日和尚回到衡山后根据杨广的旨意将师父慧思所建的“阁”升建为“寺”,并当了主持。

因为是“敕建”,故名“上封寺”,这大概是衡山封岳的开端(但也有人对此不信服,理由是慧思、惠日和尚奉信的是西方弗教,而南岳封神是道教。

可靠的文字记载唐初以后才开始建“南岳祠”,衡山从此佛道并存。

唐天宝五年,唐玄宗封南岳真君为“司天王”,其庙制按王宫定制。

宋大中祥符四年,宋真宗赵恒加封南岳司天王为“司天昭圣帝”,并题书“天下南岳”牌额。

元至元二十三年,元世祖下诏重修南岳庙。

至元二十八年,元世祖加封南岳神为“司天大化昭圣帝”。

据说清康熙帝撰写过“重修南岳大庙碑记”,也算一次“禅封”吧。

湖南衡山尽管多次“禅封”,唐代以后经多次重建、扩建殿宇参差,恢宏气派,香火极盛,且有“五岳独秀”之美喻,但可追究“南岳”的历史充其量14余年。

而且衡山之南岳还有一处“明伤”:《南岳志》明确记载:“开皇九年,诏定衡山为南岳,而废霍山为名山”。

这就是说古南岳并不是在衡山而是在“霍山”。

“霍山”在哪里?安徽学者认为“霍山”一名天柱山,一名潜山,就是指安徽安庆之霍山,至今仍沿袭着“霍山”县名。由于旧时霍山县后来分设为“霍山”和“潜山”两个县,以致这对“孪生兄弟”都在争“天柱山”地名和古南岳。

当然安徽学者争古南岳也是有依据的,不是空穴来风。

《史记·武帝本纪》和《史记·封禅书》有相同的记载:元封五年(公元前16年,汉武帝“登礼潜之天柱山,号曰南岳”。《广雅》云“天柱谓之霍山”;《太平寰宇记》载“霍山一名衡山,一名天柱山”。

据清代《霍山县志》记载,县城以南25公里处旧时有南岳庙,相传为汉代帝王所封,西门至今尚存“汉帝勒封”四字。1936年,时任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大书法家于右任先生亲笔题写“小南岳”的匾额,以与湖南衡岳相区别。

报载,建国以来,党和国家领导朱德、李德生、张劲夫、乔石、万里、、宋健、回良玉等同志都曾驻足过“小南岳”。

近年经安徽省政府批准,正式建立“南岳风景区”。

初一听,说汉武帝始封安徽天柱山为南岳是乎证据很充分。但反复研究,笔者发现其中也有不少让人产生疑惑的地方:

其一、中国封岳远古有之,《尚书》中就有东、西、南、北“四岳”的说法,只是“五岳”之说始于东周(见《周礼·大宗伯·大司乐》。《尚书·尧典》载:“(舜受终于文祖,肆类于上帝……觐四岳……五月南巡狩,至于南岳”。这就是说南岳属古四岳之一,在唐虞时代早已有之,并不是始于汉代。

其二,成书于战国的《尔雅·释山》载五岳名山“霍山为南岳”(东晋人郭璞注“霍山指天柱山”;但同一文宪的开头又说“河南华,河西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