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异命(1 / 2)

永不下车 阳电 2247 字 2021-04-26

生命科学的研究要借助计算机,对方然来说,是机会。

在优等生遍地的伯克利,罗伯特布朗的实验室里都是精兵强将,硕士,博士,本科生暂时只有他一个,但凭借娴熟的电脑操作技术,方然对生化过程的建模,仿真,都很有效率,每周提交到布朗教授邮箱的邮件也干货满满。

细胞遗传与演化,和永生似乎没有很直接的联系,方然一开始还不是太上心。

不过,就在顺利完成了一个学期的学习,寒假继续在实验室帮忙时,飞回旧金山的罗伯特布朗又找方然谈了谈,然后让他参与最近申请下来的一个联邦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你对计算机还真挺擅长,怎么,参加过什么黑客组织?”

“没有,只是一些业余的兴趣,否则我也不会选择生命科学部,来给您当学生了。”

简短的谈话中,布朗教授饶有兴致的和方然聊了一会儿计算机、信息科学,似乎在掂量他的计算机水平究竟怎么样,以便决定,要不要让眼前的十六岁少年来管理实验室的超算接入账号,替他打理有关IT的杂事。

在伯克利待了一学期,情商见长,方然看出了布朗教授的意图。

但他并不感冒,毕竟,现在每一天的时间都很宝贵,如果不是为了隐藏真实意图,就连实验室,他都不怎么想去,现在每天除了上课,一大半的时间都用来钻研信息科学,云计算和人工智能都很难啃,自己又没什么天赋,一切都只能咬牙坚持,哪有时间再去给罗伯特布朗打工。

高校的学生,大概从分配到一名导师开始,就可能成为廉价劳动力。

尽管不是太情愿,但,想到了罗伯特布朗的匆忙行踪,又或者是因为教授身上的一些神秘气息,方然才表现的挺积极,把事情应承下来。

不过,等寒假结束、新的学期开始,真正投入到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方然才发现,这些研究对他长久以来的思考,也有意义,或许能帮他澄清一些疑团。

甚至,对探寻永生,也可能会稍有帮助。

作为一名本科生,方然在实验室的工作,主要是帮学长们打下手,和整理实验数据。

对实验室正在进行的项目,他起初兴趣不大,但计算机里的数据却不一样,通过观察和翻阅文档,不经意间就有了收获。

这次的科研项目,为收集数据,布朗教授的实验室进行了不同物种的细胞培养,用途暂且不谈,负责细胞生命维持的庞大机器,每天都会产生检测数据,把这些数据和学长们录入的讯息结合起来,方然就发现了一种现象:

某一物种的细胞,在培养皿里存活的平均寿命,和这物种的平均寿命,两者间居然没什么统计意义上的联系。

换句话说,生命长的物种,它们的细胞,并不一定在培养皿里也活得长。

这方面的例证,其实,方然早就知道,存在于很多实验室里的“海拉细胞”,就是一个细胞寿命与物种寿命毫无关联的案例,不过那毕竟是坎瑟细胞,不具有普遍性,现在通过数据集合而发现了这一点,就引发了方然的思考。

物种的寿命,和组成物种身体的细胞寿命,并不一致,这本身并不奇怪。

按起码的生物学常识,物种的寿命和体内细胞的寿命,本来就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概念;譬如说人,平均寿命约七十岁的物种,体内细胞的寿命却千差万别,小肠上皮细胞在两到三天内就会更新一遍,而中枢神经细胞却往往与人同寿。

细胞的分化,演化,完成各自的职责是第一位的,寿命相对来说并不重要。

但这也意味着,细胞的寿命,并不能直接决定个体的寿命,死亡的细胞,会被不断分裂的其他同类型细胞所替代,虽然这种分裂,由于端粒磨损而有一定的极限,但细胞分裂能力的丧失、乃至凋亡,并不会直接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