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〇五章 计划(1 / 2)

永不下车 阳电 2177 字 2021-04-26

十年间增长逾一倍,对已经是达国家的联邦而言,度是很惊人的。

按方然的估计,过去十年,联邦的资源、原材料与装备制造产业,实际的年均增长率甚至过12,总量是原先的三倍还多。

要想切实的把握局面,关注统计数字,是没有用的,只有借助达的网络体系,沿联邦社会的一个个纵切面去深入观察和分析,才能得到更准确的结论。

现在的方然,就处于这样的位置上,利用公司和ffriit赋予的权限去查看这一切。

而且在这么干的时候,还用不着遮遮掩掩,这是工作。

身为ib的核心研人员,方然的岗位,职责并不是直接负责“全产机”的模块开。

而且it这一块的研,也不需要动用基础研组,自然有其他团队去做。

他的岗位职责,总体而言,仍然是是为“全产机”的底层架构支持。

在这一过程中,可想而知,托马斯安生得以接触大量不同门类、不同功能的子系统,也有权限调取、查阅相关的技术资料。

在利用“走鹃”的工作过程中,一开始,方然很恪尽职守,在职责范围内分配约12op1ops的算力,协调项目组的几名工程师,各自完成份内之事,至于他自己,则继续每天抽一些研究fsci底层框架。

要掌控庞大的联邦网络体系,进而,掌控实打实的生产力,这一点也不容易。

“全产机”的每个模块,都会由所在领域的产业巨头来研,“国际商用机器”承担的是it领域,自己显然不宜插手,也没有机会。

而其他生产领域的公司,不论卡特彼勒、巴斯夫还是淡水河谷,方然的了解都很有限,他所能做的,之多不过是远程侵入这些公司的内网、在服务器里稍作停留,根本无力解析其项目研、制造流程,更遑论从中作梗。

一句话,对空前庞大的“全产机”,直接掌控其中的大量模块,是完全不现实的。

那究竟要怎么办呢。

这时,方然对托马斯安生之身份的长期耕耘,就显现出了一些前瞻的、独特的价值。

身为ffriit成员,同时又受雇于“国际商用机器”,在签署“协议”后,不出所料,上面很快便交给托马斯一些机密任务,其主要内容,就是利用自己在ffriit的权限和影响力,为ib谋求更多利益。

说白了,就是在巨头虎视眈眈的“全产机”规划上,让ib尽量多分一杯羹。

联邦的有产者们,在这前所未有的时代里相互勾结、妥协起来,一致对外扩张掠夺,这固然是大趋势。

但对待划时代的“全产机”,仍会彼此猜忌、防备。

明面上的规则如此,事实上,也就是被联邦的若干家资产巨擘所把持。

而联邦境内的中小资本,则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