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七五章 国力(1 / 2)

永不下车 阳电 2185 字 2021-04-26

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以来,四十年间,西大6列强的经济一直在增长,表面上,也的确从协作中获得了巨大收益。

然而归根结底,在级大国的竞争中,决定胜负的并非总量;

而是双方的实力之高下。

正是在这样一个协作共赢,所有参与者都能分得好处的过程中,功于心计、事实上也并不需要耍什么花招的联邦,仅凭(看似)公平的分配规则,就能以自身的经济规模,攫取略出其经济占比的增量,进而不断拉大自己与潜在对手的实力差距。

信手拈来的数据,大约在西历1445年左右的时间节点,联邦的年gdp约六万亿马克,彼时尚未展起来的西大6列强gdp仅三千亿马克,双方的差距是二十倍。

经过几十年的经济展,到西历1475年左右,西大6列强的年gdp达到十二万亿马克的历史峰值,三十年间提升了四十倍,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成就,然而再看联邦,十八万亿马克的年gdp,其与列强的差值,居然与三十年前相差无几。

并非是说西大6列强不努力,事实上,倘若完全融入全球化的经济体系,百分之百的与联邦协作“共赢”,双方的实力差距还会更大。

想一想也不难明白,以三千亿马克的经济规模,与六万亿马克的联邦分割增量,列强能拿到的份额必然很少,理论上直到今天,其与联邦的经济规模之比,也仍然会是落差巨大的1:2o,而不会追赶到1:的高水平。

所谓协作共赢,分享成果,在双方经济体量差距巨大的情况下,本就对弱势一方十分不利。

相比之下,西历1445年的升阳,年gdp三万亿马克的经济级大国,则由于提前步入老龄化、经济增长乏力,结果被联邦远远甩开。

升阳的情形,一般而言,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强者恒强、弱者愈弱才是所谓“共赢”的常见结局。

归而总之,在联邦主导的全球化过程中,其他参与者,只要经济规模相对更小(面对盖亚最大经济体——联邦,这是必然的),就很难从这一过程中获得切实的利益,相反,自身实力与联邦的差距,反而还会越来越大。

当然,即便明知道这一点,在盖亚表面大多数国家都融入环球经济循环的现实面前,其他国家也根本没得选。

自己单干,一国独力展经济,最后的结果还不如协作。

经济运转的复杂规律,方然无意深究,他看重的,只是这些规律所决定的一种现状,即,在几十年的经济全球化之后,比较联邦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综合国力,便不难看出其各自的利弊得失。

但是具体到某个国家,某个潜在的竞争对手,情况就有所不同。

譬如联邦与西大6列强,几十年来,年gdp的绝对差不仅没有缩小,反而还在一点点加大,双方对抗时,决定胜负的关键就是绝对差,这数字的原地踏步、甚至略有加大,反映到战略层面,则是西大6列强的胜算在下降。

实力上的绝对差距,并非精神、或者策略所能弥补,束棒斧主义也一样做不到。

从这一角度出,对联邦在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