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五一章 破解(2 / 2)

永不下车 阳电 2258 字 2021-04-26

迅速破解令传统计算机束手的AES256破解等问题。

但是,量子计算机的特性,并不容易推广到所有数学问题的解决,只在大数质因子分解、数值拟合等方面有较好的前景。

即便这些前景,在当时的冷战割据态势下,用处也一点都不大,甚至于无效。

加解密,对人类的通讯系统,意义重大,在这一系列基于数学原理的加密手段出现后,保密传输才成为可能。

围绕讯息加解密的争斗,也一度成为热点,量子加密、解密技术就针对这一领域,营造出很光明的前景,当然,量子加密是利用量子纠缠特性,量子解密则是利用量子计算机的强大“并行”处理能力,两者原理上差异甚大。

但所有这一切的前提,却常常被忽视,那便是原始信息的可解读性。

一切讯息,只要有使用的价值,必然可以被某种系统、逻辑或规则解读,这当然是正确的。

但,要在有限时间内,准确解读讯息,将已加密信息破解为“明码”,却只是第一步,如果所得讯息有二次加密,那么还要进一步解密。

在量子计算机面前,传统的、基于质因数分解的加密方式,都不牢固,这一点原则上并没有问题,传统计算机运行千万年也无法破解的AES256,在能力足够强的量子计算机面前,并不是无法逾越的障碍。

但是,再怎样强大的量子计算机,破解加密方案,终归也需要一定的流程和时间。

而在旧时代末年,管理员割据的大形势下,争斗,一般都发生在割据势力的边界,双方都有大量成熟、可靠的有线信道,并以此传递大量秘钥。

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不可靠信道的讯息传输,绝大多数都发生在前线作战单元之间,讯息经过加密,且也只在一短暂时限内,才有意义,重要讯息则一概通过有线信道传输,根本难以被对方截获。

在这种情况下,且不说彼时的量子计算机,算力菲薄;

就算能力强大到可以实时解算,解读一条有效期仅几秒钟的前线战术指令,也得不偿失,甚至不足以抵消量子计算机本身的能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