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九八章 蹊径(2 / 2)

永不下车 阳电 2188 字 2021-04-26

普通人,就连我们这些科学家摸爬滚打的白大褂们,在聚精会神思考时,当然绝少犯这样的低级错误,可一旦稍有松懈,不论科研、还是生活,类似的谬误都比比皆是。

就说今天讨论的,科学的未来,一座高不见顶的通天塔,

它最终的去向会是哪里呢。”

一个人,一个群体,乃至一个文明,能犯的最大错误,便是用历史去线性预测将来。

斯蒂芬霍肯,在这时候提到这一句话,方然皱起眉头、想了又想,觉得自己似乎抓住了某一关键之处。

是啊,对科学这座通天塔,看上去,一直延伸到高远云堤之中,可又有谁能保证,这座巨塔将永远变高,永远向上延伸,直到碰触那想象中的天顶,抑或极其幸运的,抵达创世重启般的崭新世界。

科学,是否有边界;

如果有,这一条绝对的、无可逾越的边界,又会在哪里。

“没错,阿达民阁下,我想要说明的就是这一点。

迄今为止,基于人类文明走过的路,特别是在认识、分析、改造客观世界方面,从无到有发展起来的一整套自然科学理论,我们这些研究者,乃至净土文明的每一个人,才会对未来充满期盼,

同时也难免心中忐忑。

可是,静下心来,不带任何成见的想一想,

又有什么人,什么力量,能保证这客观世界的规律,深度无穷无尽?

这或然存在的无穷无尽之科学理论,又一定能被人类,凭借各种能力范围之内的手段,在有限时间里发现?

没有,事实上并没有,没有任何人、任何力量能保证这一点,从这点上讲,我本人一点也不赞同你今天提过的比喻,将已知的客观规律之集合,比喻成孤岛,而眼前的无尽未知,则比喻成无边无际的大洋。

事实也可能恰恰相反:

宇宙,浩瀚无际,然其中蕴含的客观规律,却终究有限。

即便人类,穷极所有手段,原则上也只能无限接近客观真相,而无法一窥其本相,但,科学与客观世界的距离,却始终在缩短,

而不是像比喻所说的那样,越是前进,与未知世界接触的边界也越来越长。

说到这儿,我倒是也想起来,大概在一百年前——多么遥远的过去,我也曾在报告会上谨慎的表过态,认为人类的基础科学研究,主要是物理学,

可能已接近于一切的终结,接近了宇宙万物的终极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