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一八章 成长(1 / 2)

永不下车 阳电 2244 字 2021-04-26

而长生不老,始终以巅峰的青春期状态,存活在这世上,

则是今天每一位净土民众的现状。

外表,不论年龄、性别与其他特质,都一样英俊美丽、活力洋溢,人类千万年来因此而产生的一切偏好与选择压力,如今都荡然无存,彼此交往时,也不再有任何外在的藩篱,而完全可以随心所欲。

除基于保护未成年的考虑,而划定的年龄界限外,没有任何陈旧的条条框框。

这一切,在进入“表世界”前,方然都详细的阅读、理解过,不过现在,三岁孩童当然不会关注于此,而是专心的搭建积木,一边对积木上印刷的字符,

产生某种天生的好奇心。

一切从头开始,这样讲,对眼下的净土世界之孩童而言,并不准确。

毕竟如果真是那样,对当事者而言,既有的自我意识就将无立锥之地,更谈不上藉由新的身体,开始新的人生。

但既有意识对新生的影响,可以想见,也并非是一种简单的注入、或者复制,而是在将绝大部分记忆封存的基础上,保留那些思维、认知与判断方面的,若有若无的特质,并以此来影响当事者的今生。

一方面略作保留,一方面则尘封记忆,唯有如此,

才能让一个人的自我意识,摆脱窠臼,获得崭新的、开创性的发展。

否则,始终以当事者的自我意识,度过无数甲子,这样的世界迟早将会成为一潭死水,无尽轮回的人生,也将蜕变为单调、乏味的重复。

不知不觉,到了午餐时间,列车依然平稳的向前疾驰,即便经过一段段大半径的曲线路径,也会自动微微倾斜,乘客们不会感觉到任何异样,桌子上的餐盘,水杯,也一直稳稳当当的待在原地。

餐盘里的食物,和在“女娲”机构里差不多,不仅荤素搭配,还有牛奶、水果和甜品,

不论口感还是营养都很上乘。

在这一切的表象之下,则是“表世界”的庞大维生体系之运转,一百多座封闭城内,几乎都有面积广阔的农田、果园等种植用地。

除此之外,则是各城市的“造饭机”,利用基础原料制造非植物来源的食物,包括肉类、禽蛋及水产品,直白的讲,今天的净土世界,民众吃掉的“肉”、“鱼”、“奶”等食物,无一例外都是仿制品。

在净土世界,出于获得食物的需要,而饲养动物,这一行为在今天已完全绝迹。

这样做的动机,很显然,绝非“不可杀生”之类的呓语,而是出于生化安全、生产效率与环境维持等多方面的考虑。

饲养动物,为了取得食物,这一行为曾经被许多教义抵制,基于人类的同理心、恻隐心,这倒并非不可以理解,然而同样为获取食物,对植物大开杀戒,就没人管,这种严重的不平等十分荒谬。

而今天的净土世界,一切,则不再受任何陈规陋习的掣肘。

权衡利弊,对食物来源的获取,含水量高、结构复杂的植物类食材,采用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动物性食材则完全由合成渠道获得,

这是“盘古”权衡利弊的决断。

眼前的餐盘里,食物,大概也是这样的情形,米饭、青菜和菌菇类,都是真实的自然产物,而肉片、鱼排和牛奶,则完全由“造饭机”合成,虽然来源各不一样,但吃到嘴里,普通人并无法分辨出区别。

退一步讲,对今天的净土民众而言,真实的肉类、禽蛋,原本也很多年没吃到过了。

食物真正的味道,究竟如何,“造饭机”的产出品,会不会逐渐在口味上出现漂移,最终与原版大相径庭,这的确是个问题。

不过,在今天这样的时代,又有谁会在乎食物“本来的味道”呢。

旧时代,寻常人的短暂一生,充满辛劳,因而对进食等寥寥无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