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老狐狸(3 / 4)

大唐技师 扬镳 4500 字 2021-04-16

?变着法的坑士族?不对呀,他坑士族,还算是有迹可循,王珪跟着起什么哄,他就是士族,难道要自挖墙脚?失心疯?

李世民见李牧来了,看了他一眼,对高公公道:“给李牧搬一把胡椅来,他的伤还没好,准他坐着答话。”

高公公应声,去寻‘胡椅’去了。锦墩有的是,但李世民点名要的是‘胡椅’,就不能拿锦墩对付了。胡椅宽阔且有靠背,坐着比锦墩可舒服多了。

长孙无忌和王珪见到这副场面,多少有点挂不住面子了。他俩来了半天,都还站着呢。长孙无忌虽然有座儿,但也只是个蒲团,垫着跪坐看奏折的,哪有胡椅舒服。李世民如今待李牧,可真是非同一般了,倒把他们两个三品大员都比了下去。

李牧也是个会演戏的,听到李世民这样说,赶紧欲弯腰行礼:“臣何德何能敢受陛下如此……”

“行了,你什么秉性,朕不知道么?朕今天牙疼,懒得多说话,让你坐你就坐吧。”

“咳咳,那……那臣就谢过陛下了。”

高公公适时回来,把胡椅放下,李牧端坐起上,隔着桌案面对着李世民,左手边长孙无忌,右手边王珪,两位宰辅之臣,倒像是他的副手一样。

李世民显然没有想这么多,他把王珪的奏折丢给李牧让他看,对王珪道:“爱卿,继续说吧。”

王珪继续道:“陛下,臣的意思,奏折中已经写得非常清楚了。臣修路之起因,乃是源于大唐矿业的需要。次要原因,也是为了方便连通太原与长安。陛下,如今国有五都,上都长安,东都洛阳,西都凤翔,南都蜀郡,北都太原,能被冠以‘都’之名,足见其重要。而如今太原与长安之间,道路崎岖难行,民生军事两方面,都是一件亟待解决的事情。”

说着话,王珪声音徒然变大了很多,慷慨道:“陛下,臣知我大唐百废待兴,国库并不充盈,陛下为了社稷,不得不把内帑拿出来支用。臣身为陛下之臣子,见此情景,实在难以安枕。故此,臣说服族中长老,愿拿出太原王氏族中之余粮,尽数用在修路之上,也算太原王氏为了朝廷,为了陛下,尽得一点微薄之力。臣一番拳拳之心,还望陛下恩准!”

李世民看了李牧一眼,似在询问李牧有没有看完奏折。李牧把奏折放回桌案,点了点头,表示自己已经看完了。奏折的内容,与王珪所说并无二致。从头到尾都是在说太原王氏愿意出粮修路,不用朝廷一分一文,半点也没提回报的事情。

这与李牧跟王普说得大不一样,却显出了王珪的手段。

他说不要回报,当真就没有回报了么?

不会。

因为,李世民欠不起这么大的人情。

天下姓李,修路这等民生大事,理当由朝廷,也就是李家来做。与太原王氏何干?按道理来说,王珪这算是越俎代庖,但是人家说得明白,此乃为君分忧之举,且是为了社稷,作为皇帝,如何拒绝?

若拒绝,便要失了民心。老百姓不会想这里面有多少事情,他们只会觉得,朝廷没钱修路,太原王氏要修路,朝廷还不让,朝廷真混账,皇帝是昏君!

若答应,凭什么呢?

这世间没有无缘无故的付出,太原王氏出了这么大的力,必须得有赏赐,也就是回报。

再者说,其他门阀世家勋贵等等,也不会答应。

就像长孙无忌忧虑的一样,一旦开了这个口子,为朝廷‘免费’出钱出力就成了忠心,反之不为朝廷‘免费’出钱出力就是不忠了,谁敢担这个‘罪名’?

但是若大家都‘免费’,凭什么呢?天下姓李,不姓长孙,不姓卢,不姓郑,凭什么要为你李唐的江山买单呢?

因此,根本用不着商量,除了太原王氏之外的所有门阀世家勋贵等等,会想出各种各样的理由阻止‘免费’,就算太原王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