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八章 约谈(2 / 3)

米嘉问。

这是废话,当然不好,地产行业不好,建筑公司当然也不行。地产公司还流行让建筑公司垫资,等建好了再给钱,所以建筑公司压力很大。

“生意不好怎么了?”聂处长问。

“生意不好,有生意就要接啊,老关系能拿到的折扣,新关系当然也能拿到。”米嘉说。

“这可不一定吧。”聂处长说。

“我给现金,不用他们垫资啊。”米嘉说。

无可辩驳,聂处长自己都怀疑起来了,难道太康地产打的主意是做钓鱼工程,先高价拿到项目,做一半说做不下去,在要求优惠。

“但你这零元投标也太离谱了!领导不可能答应的。”聂处长说。

“那么领导就喜欢太康地产做一半跑路,留下一地鸡毛?”米嘉说。

“人家又不一定会跑路,最多就是要多点优惠条件。给再多优惠,至少有二十亿垫底。你这一分钱没有,出多一块都是亏。”聂处长说。

“我也可以出二十亿。”米嘉说。

“真的?”聂处长站起来。

“但是这一点意义没有。”米嘉说。

“怎么叫没意义?前不是万能的,没钱是万万不能的。政府运转到处都需要钱。”聂处长说。

“只要项目成功了,以后能收钱的地方多的是,卖楼收地税就不止二十亿了吧。要是项目没做成,旧城区乱七八糟,善后也不止二十亿。”米嘉说。

“你这强词夺理。”聂处长说。

“怎么就强词夺理了呢。”米嘉说。

“你一万一平做什么拆迁,人家最高开三万!”聂处长说。

“我给现金。”米嘉说。

“现金也不能差这么远。”聂处长说。

“三万一平的话,总的拆迁费用是多少?”米嘉问。

“这个……也不全是三万一平。”聂处长说。

“好吧,我算两万五一平,总的拆迁费用是多少?”米嘉问。

“上面没有把总数列出来。”聂处长说。

这时候其实是没法子列的,因为很多产权都还没清晰,得先登公告,然后让业主把产权搞清楚了,然后才能谈拆迁赔偿。

还有拆迁区各栋大楼的土地性质,住宅和商铺的赔偿完全不同,住宅少商铺多,可拆迁区有很多是住宅改的商铺。

改完了有些有手续,有些没手续,有些手续不全,这怎么算都没搞清楚。

还有一些老公房都不是住宅用地,而是当年的工厂或者仓库,是工业用地,一直没转过来。

可人家住这么久了,你硬说不是住宅是工厂,要少赔钱,人家肯定不干。

这些都是小问题,最大的问题是违建。几十年下来,几乎每一栋房都有违建的部分。

有些是搭了厨房,建了柴房,把阳台改建成房间,有些是把公共区域据为己有。

这些问题不解决,肯定估算不出来的。

你要是把这些违建也按照住宅价格来赔,几十亿都不够赔。要是折价,怎么折要搞清楚。要是统统不算了,那也是个麻烦。

“连估算都没有。”米嘉说,“他们连拆迁大约多少钱都不知道,就敢说这个项目能赚钱?”

其实并不是,太康内部是有个估算数字的,但是这个数字不可能拿出来说,因为不能把详细数据和计算方法写出来。

有安公子在,死几个人完全能压下去,拆迁费用能够压到合理范围。这种事情怎么能写到投标文件上面呢,只能含含糊糊说最高三万。

聂处长也不知道太康地产的心思,不由觉得米嘉很对,“他们这是存心钓鱼啊。”

“还有项目建设时间,连拆迁都不知道多少钱,就能把时间搞清楚了?要是拆迁不顺利怎么办呢?是硬拆还是丢下不管?”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