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二章 米山(2 / 3)

“恩恩,恩恩。”米老太爷一边看一边点头,看了老半天才说,“这上面写的什么?”

“我还以为您认识呢。”米嘉说。

“我小时候家里穷,没上学,后来解放了扫盲才识字的。”米老太爷说。

那你还恩什么啊!

“这上面说我们的祖先米山反清起义,后来被打败了,就把这些宝藏埋藏在老虎山。”米嘉说。

“米山?”米老太爷说,“这个我有印象。”

他掏出族谱来,戴上眼镜,翻到中间,看了半天,说:“啊,有了,在这里!”

“有记载?”米嘉问。

“对,说是康熙时候的人。”米老太爷说,“有早慧,就是小时候就很聪明,读书考秀才没考中,就去做生意,赚了很多钱。”

“小时候很聪明,结果考秀才没考中?”米嘉说。

这早慧也太不值钱了吧,你说考进士没考中,那也就罢了,连秀才都没考中。

人家范进中举之前,当了几十年秀才,被邻居亲戚看不起。中举之后成了举人,这才返身。

结果米家这个祖先连秀才都考不中,放到范进中举那儿,连被人看不起的资格都没有。

“你以为秀才容易考的吗?以前考秀才比七八十年代考大学还难呢。”米老太爷说,“考秀才要脱产,读私塾,花费很大的。读完了还要跟全县读书人抢那么几个名额。”

“所以后来去做生意了对吧,做的什么生意?”米嘉问。

“族谱没说,就说他赚了很多钱,娶了八个老婆,生了十五个孩子,其中最小那个就是你的太祖爷爷。第三那个是我的爷爷。”米老太爷说。

所以米嘉和老太爷这亲戚还是挺远的,早就出了五服。

“十五个孩子这么多。”米嘉说。

“八个老婆啊,平均一个老婆两个孩子都还差一个。”米老太爷说。

“后来呢?造反了不是会诛九族的吗?”米嘉问。

“后来?族谱上面没说,不过肯定是出了大事。”米老太爷说,“米山先祖有十五个孩子活到成年,其中十个男丁,可是以后留下后代的也就是四个,其他人都没了。而且财产也没了,我们米家一直都很穷。”

“造反失败了,钱都藏起来了吧。”米嘉猜测说。

一般而言,如果没什么大事,也用不着把钱全都藏起来,留着买田买地做地主更好,或者给后代读书考试。

“肯定发生了可歌可泣的故事。”米老太爷说。

“是啊是啊。”米嘉点头赞成。

这时候张弓打了电话过来,告诉米嘉:“我查了龙津的地方志,上面有记载。”

“哦?是怎么样的?”米嘉问。

“根据县志记载,米山是个盐枭。”张弓说。

“盐枭?”米嘉心里顿时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就是卖私盐的。”张弓说,“古代盐税很重,盐很贵,很多人都吃不起。所以就有人专门卖私盐。”

“卖私盐的,是不是就相当于……”米嘉一时也想不出来相当于什么,“相当于以前卖盗版?”

造反还好说,造反失败了也没什么,好歹也是心怀天下,这一下子就变成卖私盐得了?

“比盗版厉害多了,私盐这一行,那是刀头舔血的生意,随时随地都要火拼的,所以私盐贩子必须要有武力。黄巢你知道吧?”张弓说。

“唐朝那个?”米嘉说。

“对,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张弓说,“黄巢就是一个私盐贩子。”

“那也行。”米嘉说。

“私盐贩子有钱,有组织,有武力,有知识,有账房,懂经济,熟悉地形,了解地方内情,很适合造反。”张弓说。

“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