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六十六章 修行极致(2 / 3)

俱来的本能,只要目能视物,看山自然是山。从另一个角度说你面对的东西,你说是山,那么它就是山,你说不是山,那么它就不是山。

什么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随着我们对道的深入了解,我们开始接触很多平常接触不到的事情,慢慢的你会发现我们真实的世界和我们接触到的会有所差异。

这时我们开始质疑自己,质疑世界,对于这时的我们而言地理不再是地理。而是风水,命运不再是命运,而是命理,山川草木不再是山川草木,而是和我们一样的生命。

此时,人们看到的山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山,水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水,更有些更是为人站在这山,发现那山更高;沐在此水,又想到那水更净,欲壑难填。

什么是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当你塑造自己的时候就是在塑造世界,谁说不是呢!

因为当你真正读懂了看透了,你会发现山还是山,但又不再是山,水还是水但又不再是水。

此时你已跳出了看什么是什么的境界,但你又离不开这第一重境界,如果说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是一场梦,那么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就好似醒在梦中,看透了这一切,就能坦然的面对,安然的活着,你可以感受到气流的涌动,草木的浓情,你也可以这一秒口出狂言下一秒潜心问道,跳出自我,跳出得失,甚至跳出生死。

归海百川开口说道:“这三重境界也算是大道了吧!道为何?一切事物非事物自己如此,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风无人扇而自动,水无人推而自流,草木无人种而自生,不呼吸而自呼吸,不心跳而自心跳,等等不可尽言皆自己如此。

因一切事物非事物,不约而同,统一遵循某种东西,无有例外。它即变化之本, 不生不灭,无形无象,无始无终,无所不包,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过而变之、亘古不变。其始无名,”

归海百川的话音落下,四人尽皆是定下了心神,每个人的道都是不同的,感悟也是不同的,所谓论道,不过是将自己的感悟说出来。

一句话有太多种意思,每个人的思想的不同的,看待问题的切入点也是不同的。

若是将道之本质,将所有感悟全数教于一人,那人也不可能走出一模一样的路来。思想悟性的不同导致。

就好比,一个师父教了十个徒弟,一样的东西十个人学出来总有些偏差。

就在四人心神稳定感悟大道之时,帝天情缓缓开口说道:“”一炁动荡,虚无开合,雌雄感召,黑白交凝,有无互射,混混沌沌,冲虚至圣,包元含灵,神明变化,恍惚立报,是为太易,是为有始之始。

始也,是谓道生一也,是曰元始。

夫天地之太极也,一炁斯析,真宰自判,交映罗列,万灵肃护,阴阳判分,是为太极,是谓一生二也,是曰虚皇。

阴阳既判,天地位焉,人乃育焉,是谓二生三也,是曰混元。”

此乃大道本质,此前帝天情也曾触摸道的本质,三千大道几乎修成,可这也并非代表帝天情已经参悟了大道,若真正参悟透大道,恐怕帝天情也早已经迈入道帝境界了。

修行的时间过的自然是极快的,四人都有所悟,神怡气静,收敛心神参悟大道。悟本心,直指武道巅峰。

春去秋来,时光荏苒,都说山中修行不知岁月流逝之快,一眼便是千年,物是人非,沧海桑田。

而四人这一参悟,便耗费了整整一年的时光。这一年里,罪恶之都翻天覆地之变化,卉草萋萋长满了罪恶之都的每一个角落。

山川河流都开始显现出来,随处可见绿树成荫,小河清澈。

帝天情第一个睁开眼开口说道:“”先天妙质罕人明,尽向虚无唤已名。术极重归无极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