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入第十一号世界(2 / 6)

诸天通行 囧囧无声 14423 字 2019-11-16

的,颇为极端,风评四起,骂儒门中的某些人,“拔一毛利天下不为也”,欺世盗名、沽名钓誉,名为圣人之徒,实为杨朱门人,是混在儒门中的奸邪……

太平二年,眨眼即过。

太平三年。一开年,皇帝便颁布旨意,对死刑做了些微变革,原有斩首、腰斩、扒皮、抽肠、凌迟等手段,以不仁之名,一概废除,改为凡死刑,戳心杀之。

死刑本质不变,只是变了形式手段。但已经能忽悠的天下高呼仁义了。

这年开始收税。

科举是读书人进入仕途做官的渠道,也是朝廷选取人才的途径。这个制度的建立,本来是为了对抗以及应对门阀世族势力的。

为了鼓励发展,便对考取了功名的读书人,给予特权优待。

他的诞生、发展,在一定时期内,是代表着进步的,他打破了门阀世族对文化人才的垄断,推广了文化教育。

科举本有明经、明法、明算、策问等数十个科目。

但到萌代,只剩下进士一科。

萌正统为儒门理学,学子读这些书,然后考试,童生试、乡试、会试、殿试,一阶一阶的通关,通过殿试,便为进士。打通关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技能又是做八股文。

这样的规则安排下,所谓的科举取士,所得的“人才”,只能说是作文高手,在入仕为官的实务上,其实挺废的。

科举在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之后,物极必反,他便由进步、积极,演变成了落后、消极。

因为取得功名便能享受特权,朝廷税收便会减少,当人数少的时候,税收的损失,还可有可无,当人数多到一定阶段,便会严重影响朝廷税收。

朝廷为了减少税收损失,便会有意无意的打压读书人、科举。

这要是为何以前科举科目n多,到了后期越来越少,到了萌代只剩下进士一科的缘故,科目越多,录取的人才越多,朝廷财收损失也就越多!

都像进士科似的,大大小小的特权者,动不动十几万十万,那怎么吃得消?

由于生产力低下,一本书三万来字,就要五六两银子,成本极大;而考取功名的比例却极小!

于是乎,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就对读书敬而远之了。

科举起初推广了文化教育,然而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他就反而成为了阻碍文化教育进一步推广的存在。

因此,科举也得变革。

太平三年,八月,同帝国首次秋闱乡试,取“率兽食人”这一典故,做八股。

率兽食人,出自《孟子》,乃是儒门经典。

“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是率兽而食人也。”

这个话,本来是用来喷国君暴增害民的。

但是,在这个时候,本朝皇帝圣明至极,尤其是与前萌皇帝比起来全靠同行衬托所以没得喷!

脑子不蠢的,就能联想到这个时候,甚嚣尘上的最热的民间议论。

皇帝至为圣明,消减特权了。

沙门被动放弃特权了。

玄门主动放弃特权了。

而儒门……

儒门之中,有杨朱之流的奸邪混在里面啊!

拔一毛利天下不为也!

他们披着圣人门徒的皮,却紧抓着特权不放,以权谋私,吃的满脑肥肠……

“率兽食人”做文章,要骂的就是他们啊!

此次秋闱额取一千人,为举人。

太平四年,赴北都城,参加春闱,即会试,会试取三百人,为贡士,参加殿试。

殿试在建极殿举行,考策问。给比被惊材料,把宋代时期的王安石变法、萌代时代的张居正变法,都给拿了出来,